优发国际平台

有过多少往事:故宫文物南迁之序曲清室优待条件与文物公私界定

分类:优发国际平台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发布:2024-02-12 13:07

  代表清廷与民国临时政府签署《清室优待条件》并颁布《皇帝退位诏书》的,是摄政的隆裕皇太后。

  袁世凯给她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的法兰西:波旁家族的路易十六和皇后玛丽·安托瓦内特因为坚持君主,结果被砍掉了脑袋。

  刚有记忆的溥仪,朦胧地记得一个胖胖的老头子,一边跟太后讲故事,一边不停地抹眼泪。

  溥仪当时并不知道世上还有法兰西这个地方。在他日后少年时期所受的英语教育中,唯一陪伴他的外语读物只有一本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。

  依据“清室优待条件”,溥仪依然在紫禁城中扮演着皇帝,这项工作的年薪本来定为400万两白银,随着1年后新币的发行,改为400万大洋。

  大清朝的一两白银超过了37克,而民国时期流通的“袁大头”中,一圆银币重26.6克,只含有白银89%。

  “宫禁”的具体范围,并不是整个紫禁城,而是局限于乾清门以北至神武门以南这一片地方。

  由日本学者绘制的紫禁城缩略图 《北京皇城建筑装饰》1905年 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出版

  为悼念这位有“让国之德”的“女中尧舜”,时任民国政府总统的袁世凯,下令于3月19日召开国民哀悼大会,在太和殿公祭三天,全国下半旗致哀。

  此后,清室内务府与民国内务部达成默契,包括三大殿在内的紫禁城外朝,由民国政府管理,以此换取长期“暂居”的条件。

  “暂居”持续了12年,经历了城头各类大王旗的变换,双方的“默契”和“妥协”最终在1924年10月被打破。

  23日,冯玉祥发动兵变双频激光干涉仪。两星期后,首都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部包围紫禁城,向清室宣布了摄政内阁针对“清室优待条件”的五项修正。

  原条件第一款规定,皇帝辞位之后保留尊号,给予外国君主的待遇,相当于在共和制的主权国家中,存在一个超主权的主体,“逊清小朝廷”得以象一个平行世界继续运作。

  下午3时,由5辆汽车护送溥仪及妻妾由神武门离开,搬到后海甘水桥附近的“醇亲王府”。

  这次搬家中,同治皇帝的嫔妃——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(1856--1932年),将王珣的《伯远帖》和王献之的《中秋帖》携带出了紫禁城。

  第二天,仓皇辞庙后的溥仪又派人返回养心殿取衣物,他的行李在神武门被警官检查,从中发现了一件法书——王羲之的《快雪时晴帖》,当即被扣。

  几乎两个世纪前,他们的先祖乾隆皇帝研磨机,好不容易获得王羲之、王珣、王献之三件晋人名迹,将其移至养心殿中的西暖阁内,铭之为“三希堂”,匾额两侧,书楹联一对:

  “三希”的遭遇并非特殊,退位之后的溥仪及其周边的遗老遗少,一直盘算着再度转正。

  宫中珍藏的大量字画、善本古籍等等容易携带、变卖的文物,自然成为他秘而不宣的提款机。

  按照1912年生效的“清室优待条件”,大清皇帝“辞位”(条件中用了辞位,而没有直接用退位——这一含混的措辞也为小朝廷滋生了生存空间)后,其本人和皇族私产,均被政府保护。

  1924年生效的五项修正条款最后一项也规定“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,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,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。”

  那么问题来了,溥仪和贵妃的先祖们收藏的晋人法帖,以及北京、沈阳苏州台创板材四库库摄影、承德的宫殿建筑本身,包括其中收藏的众多文玩珍宝,属于清室私产,还是公产?

  清室内务府为维持自身运转不断抵押、出售古物,民国政府自身派系林立,尤其是北洋军阀中,不少与清廷关系暧昧。因此,在民国初期,政府缺少了干预清室行为的心理意愿,也缺乏法理依据高杆灯,更没有经费回购古物。

  到了1922年,无论是明面上向银行抵押,还是暗地里“赏赐”,清宫文物流失、损毁都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疯狂程度。

  当年3月,媒体报道清室为溥仪大婚筹措经费,居然打算将文渊阁所藏《四库全书》卖给日本,这引起了学者和民众的公愤,北大学人发布公开信,呼吁将禁城所藏之图书古物收归政府。

  1923年6月26日晚,紫禁城内的建福宫又突发大火,数百间房屋内珍藏的大量古物、金佛法器、各国进献的珍宝,付之一炬。

  这一系列让人痛心的事件后,社会各界终于将清宫所藏古物属于“私产”还是“公产”——这一问题的界定,摆上了台面。

  1924年5月3日,总统曹锟下令成立保存国有古物会员会,以冯玉祥等人会同清室代表,确定出一个基本原则:“凡系我国历代相传之物,皆应属于国有,其无历史可言之金银宝不等物件,则可作为私有”。

  拿“三希”来说,虽然曾被清宫收藏,但从历史的角度看,它们都属于民族文化记忆,是清室从中国文化整体性中继承而来的具体文物,因此它们应属于公产。

  同样,紫禁城本身,也是自永乐十八年(1420年)明成祖朱棣时期建成,并非爱新觉罗一姓所占有,同样应属于公产。

  这一时期的舆论,普遍接受了“历史性”原则,同时也增加了“文化价值”这一衡量标准,有媒体评论指出:“可以为民族或国家历史的乃至文化的资料之物为公产。”

  也就是说,即使是清朝统治期间制作的文物,如果具有民族文化价值的,也应属于公产。

  溥仪出宫之后,国务院公布了《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条例》,11月20日,“清室善后委员会”正式成立。

  由民国和清室双方代表组成“清室善后委员会”,聘李煜瀛任委员长,又特聘社会名流吴稚晖、张继、庄蕴宽3人为监察员。

  1925年7月31日,在对溥仪寝宫养心殿点查时,发现了溥仪的“赏溥杰单”及“收到单”。

  这两件文献,记载了从1922年7月13日到12月12日,溥仪将宫中文物、字画以赏赐方式盗运出宫的原始清单。

  上述清单显示,仅仅在1922年这5个月内,溥仪利用溥杰和溥佳这两位伴读的渠道,共造成了1,353件书画(其中手卷1,285件、册页68件)及502函、210部善本古籍流失宫外。

  而在他12年以“逊帝”身份居住紫禁城期间,利用赏赐金丝玉匠美缝剂、旧臣借阅等各类名头,究竟流出了多少文物,已难以计数。

  为了杜绝超高频RFID硬件方案商、避免溥仪再度入宫造成文物流失,“清室善后委员会”加快了组织故宫博物院的进程。

  1925年9月29日,“清室善后委员会”召开会议,通过了《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》、《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》、《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》。

  10月10日下午2时,在乾清门举行故宫博物院开幕典礼,故宫博物院——这座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由此成立。

  摄影:上世纪40年代 德国商业航空公司飞行员 J.P.Koster 航拍的紫禁城

  如果说当下软件园,“清室善后委员会”可视作故宫博物院前身,那么,成立于11年前的“古物成列所”则更是故宫博物院不可分离的一部分。

  从西方传入的现代博物馆和美术展览,又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?

-